說明: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想咨詢其他業務請撥打電話 400 685 0732
全網監測海量數據按需發布監測預警
實時把握輿情動態精準追溯信息源頭
一、營銷的洞察是對人深層次需求的洞察。
“臉萌”的CEO郭列說,“‘臉萌’所瞄準的核心用戶群,是千千萬萬和他一樣,有著‘二次元’漫畫般人生夢想,充滿活力,喜愛賣萌,特立獨行又群聚而行,希望用某些符號將自己與現實保持在若即若離距離的90后們。”
請注意:郭同學強調 “臉萌”的目標受眾是“90后”。
但是,為什么“超齡的”也玩地屁顛屁顛的?比如:我的朋友圈里(“80后”占了80%)也興奮地上傳他們的“萌臉”。
我想這是因為:人都有尋找本我的需求。與其說是“臉萌”卡通畫像有多么妙趣橫生(我不懂卡通,但我真心覺得在選擇發型等選項時,用戶體驗不佳。“發型”太多,把握不準);還不如說是我們都想看看:自己內心里藏著的那個“我”長什么樣?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我在用“臉萌”畫自己時,我給自己配的文字是“畫自己很難”。我邊畫邊回想“自己到底長什么樣呢?”我還特地把這款APP介紹給我的媽媽,教她玩(她58歲,算是潮媽)。她也用地很開心。我注意到:她在選擇皮膚顏色時,毫不猶豫地選了“白色”。我媽媽的皮膚確實白皙。盡管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了滄桑,但她內心的“自己”還是不服老的。
帶給社會化營銷的啟示:好的營銷,不是一時的嘩眾取寵,一定是直指人內心,滿足人觸及內心深處的情感需求。比如:可口可樂的"昵稱瓶"、"歌詞瓶"是對自我的一種“符號”投射。如果創意們頭腦風暴出來的營銷戰役上升不到這個層面,很可能如曇花一現,成為過眼云煙。
二、值得分享的話題能滿足人的社交意愿。
大家為什么想分享一張張“萌臉”?表面上看是在分享“圖像”,其實是在分享隱喻的“話題”。
比如:“我眼中的“我”是這個樣的,你們覺得呢?靠譜嗎?”
我還看到不少互相畫的,如"老婆"給"老公"畫的。“親愛的,我眼中的你是這樣,你覺得呢?”
帶給社會化營銷的啟示:什么是好的話題,能在網絡社區里口碑相傳?人都有社交的本性和意愿,渴望被認同,渴望通過別人看到自己長什么樣子?比如我近在看一本育兒書,其中談到了:3歲以前的孩子,極其渴望從父母那里獲得自我形象的價值感。同樣,好的話題能滿足人們的社交意愿。
想起了微博上廣泛流傳的“@ N位好友,有獎轉發”,為什么效果不好?是無社交性,反倒有打擾性。
三、所謂的“朋友圈營銷”
各種企業主們都對“朋友圈營銷”垂涎三尺。我個人較反感所謂的“朋友圈營銷”。朋友是朋友,如果生硬地插入“營銷”,社交網絡還有什么樂趣?
“臉萌”為什么只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為什么沒有在微博分享的功能?因為它是圈層社交,有隱私性。如果企業主們想讓粉絲們在他們的朋友圈里傳播“軟文”或“話題參與”或視頻等等,請多想想“臉萌”帶給我們的啟示:什么內容適合在“熟人關系”的社區里分享?
,“臉萌”能走多遠?這也是很多人的疑問,畢竟以現在的簡單版本來看,人們的興趣不會有持續性。我個人認為:要從熱鬧的喧嘩中盡快剝離,回歸“從寬到窄,從大眾到小眾”。一心一意挖掘如郭列的“90后”們的內心需求。
說明: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想咨詢其他業務請撥打電話 400 685 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