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想咨詢其他業務請撥打電話 400 685 0732
全網監測海量數據按需發布監測預警
實時把握輿情動態精準追溯信息源頭
“互聯網”這三個字,自從他誕生的那起,在人們眼中一直是“潮流”和“時尚”的代名詞,然而如果我們略過表象,究其根本,它能夠潮流的原因則在于它時刻保持著對于自身、甚至于其他行業的顛覆與變革。
這種感覺,近幾年內似乎開始變得尤其的深入,從蘋果的新一代智能手機對于行業領頭羊諾基亞、摩托羅拉們的顛覆,到阿里余額寶們針對傳統金融業打響的一場的互聯網金融閃電戰,再到小米依靠互聯網思維重構國內中低端手機業態。在普通人看來,這一切開始時都顯得那么的突如其來甚至匪夷所思,而坐下來仔細想想,卻又如此地自然而然,順理成章。
我們要談的,是互聯網下一個要顛覆的目標品牌。這說起來似乎很抽象,但稍作分析后,你會覺得網絡對傳統意義上“品牌”的沖擊聲,已經漸近。
斯坦福大學市場營銷學教授ItamarSimonson曾經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品牌”的產生源于信息相對閉塞的時代中,一個企業對于企業本身抑或旗下產品通過主動推廣、口碑營銷等方式為消費者營造出的一種信任積累。”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品牌”對于消費的引導至關重要,在二十世紀的美國,約五分之四的美國人會始終忠于一個品牌。于是品牌的重要性常常被企業當做重點功課來做,因為一旦完成積累,品牌效應帶來的紅利被認為會源源不絕,例如我們都知道的“品牌溢價”、“品牌粘性”等等。
然而,品牌的效應為企業帶來紅利的同時,也給不少企業帶來了“偷懶”的理由,一些企業開始存在所謂的“店大欺客”現象,比如其實質量一般的產品,價格卻比同行更優的產品高出一塊;比如服務一般的品牌企業,私自定制一些“霸王條款”,甚至聯合同業組成“行業聯盟”。
以上這些現象在信息閉塞的時代中很容易出現,然而隨著互聯網對于商業的不斷滲入,一切正在悄然而迅速的發生改變。例如,處于網絡發達時代的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查閱專業機構、分析人士對于某一商品或者品牌的研究報告,此外,根據電商平臺中的商品評論,人們可以即時地針對某一具體產品獲得數量繁多的來自其他消費者的評價,一項來自于美國的調查顯示,已有高達80%的消費者在購物前養成了查閱評論的習慣;再例如那些恰時而生的比價平臺,可以幫助消費者更快速的從海量信息中獲得某一產品在整個網絡中價格的參考。
當這些互聯網元素開始不斷地介入,所謂“品牌的效應”已經在被不斷削弱,人們更愿意相信的是中立的平臺和與自己站在相同位置的其他消費者所帶來的信息。可以這樣說,在這樣一個發達網絡時代下,每一個產品都需要用自己的實力來證明自己。
如果具體來看,這里有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供大家參考,在線旅游業,這個行業曾經的環境是,業內機構數量多而分散,但大部分的資源和份額被幾個大型的OTA所壟斷,因為品牌效應,消費者訂票也更愿意去這些大型的OTA,盡管他們自己知道這或許并不是一個“值”的選擇,但卻是一個相對“放心”和“節省時間”的選擇。
然而隨著搜索平臺去哪兒網的介入,原本大型OTA的這種紅利被打破,消費者們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去哪兒網上搜索到幾乎是整個網絡的旅游票務信息,并且可以對于價格進行對比、排序。
此外,有意思是,因為去哪兒模式的出現,行業內形成了一個更加健康的生態,此前那些業內的新玩家,盡管可能掌握著更多的獨特資源和相對低廉的價格,但因為渠道、信息的閉塞而不得不長期活在巨頭們的陰影下,而的情況不同了,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旅行服務商,只要提供的服務和產品是可靠的,他們都可以在平臺上與類似于攜程這樣的巨頭來競爭,這時候,決定輸贏的因素只來自于產品本身。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自于曾經不可一世的凡客,遙想三年前的“凡客體”風靡一時,不可否認的是,那確實是一個極為成功的營銷案例,然而對于品質把控的放松卻終葬送了凡客的未來。
現在,對于那些已經習慣于沐浴在品牌光輝之下的巨頭們而言,無論你之前是好,是壞,在網絡時代中,那都只是轉瞬之事,“做好下一個產品”才是決定你是否能“一直過得好”的標準。
說明: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想咨詢其他業務請撥打電話 400 685 0732